学院简介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成立于2022年,前身为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08年)。学院下设环境工程系、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系,并设有党政办公室、教务科研办公室、学科与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实验实训中心、教育培训发展中心等机构。现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2024年新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遴选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资源循环科学工程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2011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环境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已连续招收12届硕士生,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0余人;2021年获批“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环境工程专业与德国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20年不间断联合培养双学位本科生(具中方和外方双学位),每年招收约30名学生,采用“3+1.5”联合培养模式,2018年成为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专业,2022年获批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747名,硕士生173人,中德国际化合作办学本科生132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45人,硕士生导师32人,“双师型”教师24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江苏省“双创博士”6人、江苏省“双创博士”科技副总7人、江苏省环境应急专家2人,挂职科技镇长团团员4人。学院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聘请了15名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教授及院所、企业工程师为兼职教授,拥有省产业教授10人。
学院获批江苏省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教科研平台6个,拥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和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专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项目30余项;近5年到账经费总计5170万元,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10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件,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等省部级奖11项。专业所依托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依托学科支撑,围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顺应减污降碳等国家发展战略,设有拥有固废能源化与资源化、大气检测与污染控制和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3个学科方向。突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特色的基于产教融合的学科布局,在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久性有毒物质分析检测及控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治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
招生专业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1303T
学 制:四年制
专业简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本科专业,2011年获批并正式招生,2015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本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已累计培养了10届、736名本科生。目前,每年招收学生80人左右,现有在校本科生318人。现有教师17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博士14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子垃圾清洁化资源循环利用和二次污染物的减排,检测、含碳固体废弃物碳基材料及高值化利用、稀贵金属提取及深加工、生物冶金等。近年来承担了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全额资助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等国家级项目8项以及30余项省部级、市厅级项目,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环保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荣誉9项。建有江苏省电子废物及新能源固废资源化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工程中心、江苏省资源循环利用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理工学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分析测试中心等科研和教学平台。
环境工程
专业代码:082502
学 制:四年制
专业简介:
2003年设置并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首届本科生毕业,授予学士学位,2011年获批校特色专业;2016年专业所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2020年顺利通过验收;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获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1年获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已连续招收了13届专业学位研究生。
2004年起,本专业与德国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培养双学位本科生,至今已不间断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20年。2018年本专业成为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专业,2022年获批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探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立足江苏,面向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为主线,以环境监测与分析、资源综合利用为特色,培养掌握污染控制、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具有从事环境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分析、环保设施运营等工程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环境科学
专业代码:082503
学 制:四年制
专业简介:
2017年设置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本专业面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及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和系统创新能力,掌握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生态学、环境污染防治、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低碳政策等专业知识,具备环境生态监测、环境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能力,能在环境科学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发、生态环境建设、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碳监测、碳减排、咨询、科研和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每年招收学生40人左右,现有在校本科生131人。迄今在环境毒理学、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
目前已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以及学缘合理,学历结构不断优化、专业优势越来越明显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师共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3人,讲师(实验师)6人,高级职称比例为45.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博士学位比例为81.8%,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人。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0503T
学 制:四年制
专业简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面向国家能源战略及新能源产业的需求,培养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掌握以可再生能源为特色的新能源开发及利用专业知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助推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建设和常州市“新能源之都”高质量发展。2024年获批并正式招生,计划招收学生40名。现有专业教师12名,(其中高级职称4人,博士11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质能开发及利用、生物质基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绿色储能材料开发及应用、太阳能催化转化技术等。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7项,完成企业委托项目1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技二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等荣誉6项。